從東鐵頭等看政策價值

撰文:湯文詩
出版:更新:

東鐵綫過海段周日(15日)通車,周一(16日)是首個工作天,不少過海上班的乘客在新啟用的會展站下車,亦有的人在四綫匯聚的金鐘站轉乘港島綫。觀乎首個工作天的運作,東鐵綫過海段運作順利,部份市民亦認為方便了不少。

圍繞東鐵綫過海段的討論中,其中一個話題是頭等車廂的去留。東鐵綫是港鐵九條主要路線中唯一設有頭等車廂的路線,乘車環境較舒適,車費較為昂貴,例如沙田往金鐘的單程車票18元,頭等票價為36元。

隨着東鐵綫過海,可以預期乘客必然較以往增加。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在回應頭等車廂去留時指指出,應視乎載客情況,若未至不勝負荷,港鐵可保留頭等車廂此獨有產物,為香港鐵路留下回憶。但議員田北辰則認為頭等車廂已完成「歷史任務」,頭等車廂較一般車廂少載80人,而且上水至金鐘的車程亦只需40分鐘,因此應考慮取消。

頭等需要、普通客流、集體回憶

觀乎二人的說法,我們至少可以歸納出幾個考慮因素:頭等乘客的需要、對普通車廂客流的影響、集體回憶此社會價值等。以頭等乘客的需要而言,眾所周知東鐵綫在上世紀是九廣鐵路英段,曾經是來往內地和香港的重要交通工具。對於這樣的長途客,較為舒適的頭等車廂自然有其需要。但如今東鐵綫主要接載香本港市民來往港九新界,車程不算長,而往返內地亦可用廣深港高鐵,頭等車廂的需要自然減少。

至於對其他車廂客流的影響,則因為頭等車廂載客量較少,意味普通車廂的乘客便要較為擠逼。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披露的數字,東鐵新九卡列車載客量約為2,845人。每抽列車只得一卡頭等,按照田北辰提及的少載80人說法,可以得出一般車廂載客325人,頭等車廂245人,即少了約四份一。這個影響程度孰大孰小,無疑視乎車廂載客量的情況。若然普通車廂已經水洩不通,即使頭等車廂的乘客付了較多的車資,也會令人質疑是否公道安排。

至於集體回憶之說,也反映了許多措施不只簡單的效益計算,還涉及文化層面的社會價值。這個或許難以量化,但卻同樣非常實在。

東鐵綫車廂設計固然是港鐵公司的事,但藉此我們可見它跟許多公共政策一樣,涉及不同持份者的利益、有形及無形的因素考慮,而最終如何取捨也涉及了決策者的價值選擇。現任特首以「好打得」聞名,候任特首則強調要「幹成事」、增加效率,但其實政策制訂和執行又何止行政效率、做得快慢那麼簡單?比起港鐵公司的個別安排,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所涉及的價值追求更多、更大。香港管治不彰,更需要檢討的無疑是背後的價值理念。